经济观察网央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雷曜在8月16日举行的第三届21世纪“活力.ESG”创新论坛期间表示,过去逾10年期间,绿色金融已从摸索阶段,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绿色金融不仅是全球气候治理过程不可或缺的政策工具,更为全球能源转型与绿色产业发展提供市场化的解决方案与金融资源,令环境气候复杂问题与难解问题有可能在新的市场边界之内得到解决。
他指出,传统的市场机制,包括传统商业金融,很难解决气候问题。因为气候问题是一个典型的公共问题,要以商业化机制解决,需承担额外成本,因此往往很难达到一个市场化的可行解决方案。此外,气候问题还有其特殊性,包括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影响的复杂性与难以量化性,难以分配性,都很难用现有机制进行解决,更不要说谁来承担。因此,市场参与者、组织者、主体要愿意分担气候成本,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额外成本,需要绿色金融在这方面开展探索,若能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将有效解决这些挑战。
雷曜认为,中国之所以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取得一系列成功,主要基于三点,一是排除了行政强制或补贴所产生的作用,金融机构与投资者都是根据市场形势,按照市场机制办事,二是绿色金融充分利用日趋严格的环境规制作为一种支持性的政策,快速地提升金融市场对绿色产业的回报预期;三是政策引导,以及绿色产业的不断普及,令绿色产业的盈利性趋于增强,从而推动绿色产业持续发展。
他直言,为了实现金融在绿色产业发展郭晨的支撑作用,金融市场需提升环境气候因素定价能力,加强标准建设、信息披露、产品创新、国际合作和监管。此外金融机构应尽量减少信息披露风险,降低监管成本,提高定价效率。未来金融部门应通过全面落实中央对做好五篇金融大文章的部署,落实人民银行等部门已制定的绿色金融相关政策措施,以法制化、市场化为导向,不断凝聚共识,形成预期,并且融合能源、气候科学、制度经济学、全球贸易、科技、金融投资的政策协调,令绿色金融成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并发挥更大作用。
股票配资软件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