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86年,管仲被任命为齐国的国相,接手后却面临一片狼藉的局面。齐国的财政状况堪忧,国库空空如也,百姓困苦,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周边的列强也在虎视眈眈,齐国的日子过得异常艰难。齐桓公忧心忡忡,愁白了头发。管仲眼见局势危急,心生一计,决定先从“选美”开始。
这个主意听起来有些荒诞——选美和经济改革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然而,管仲的策略实际上是通过组织全国性的海选,挑选美貌女子,集结一处进行特殊训练,再开门营业。这个皮肉生意一旦启动,自然能为国家带来不少收入。借此机会,管仲加重了税赋,没多久,齐桓公的国库便开始有了明显的变化,财政状况大为改善。
到了公元前681年,齐国的经济逐渐恢复,齐桓公也开始有了足够的实力。而管仲,也在事成之后感到有些自得,开始享受起自己的生活。一天晚上,他端着酒杯,喃喃自语,“我创办这个青楼已经五年了,自己竟然一次也没去过,真是奇怪!那些姑娘们究竟被训练成什么样子了呢?真是好奇!” 管家听到后,赶紧顺着话说,“是啊,相爷,要不今晚就去试试?”
展开剩余72%管仲笑了,眼睛眯成了两道弯月,“正好!今天就去。” 他带着侍从一同前往青楼。青楼的领班一见是国相亲临,顿时惊得不知所措。管仲一进门,立刻引来了几位姑娘,准备让他挑选。管仲扫了一眼,似乎有些不满意,“你这可是上等青楼,怎么没有更加勾人心魄的女子?”
领班急忙点头称是,“有!有!马上安排。”说完,他便吩咐传田倩来见管仲。不一会儿,在火把的照射下,一个十七八岁的美丽女子翩然而至,轻声道:“见过相爷。”
管仲一见她,顿时心神一动。那女子如同兰花一般,清秀迷人,言语如同燕子般柔和。管仲不由自主地将她揽入怀中,心中涌上一股异样的波动。
一夜之后,管仲却难以忘怀,时常在脑海中回想着她的模样,空闲时便迫不及待地赶往青楼。领班察觉到了管仲的心思,便命令田倩不再接待其他客人,并特派了两个侍女专门伺候她。管仲心满意足,常常在青楼里待上很久。
有一天,管仲再次来到青楼。进门后,他什么也没说,便坐在桌前发呆。田倩见他神情沉重,心中有些忐忑,轻声问道:“相爷,今日为何不高兴?是奴婢侍奉不周吗?”
管仲叹了口气,回应道:“与你无关,是那宁戚……” 田倩听到这名字,脸色微变。她知道,宁戚是个博学多才、才华横溢的人,管仲的嫉妒心让他始终不愿让宁戚得到应有的官职。
事实上,宁戚几次向齐桓公上书,希望能为国家出一份力,但都被管仲暗中压制。为了接近齐桓公,宁戚无奈之下只能在管仲的下属处做了一个牛夫。那个时期,齐国的官员出行都依赖牛车,连齐桓公也不例外。
有一次,齐桓公外出视察,宁戚也随行。在午休时,宁戚站在牛车旁,轻声吟唱道:“浩浩乎白水,浩浩乎白水。” 这诗句激起了齐桓公的好奇心,他立刻召见宁戚。宁戚则故作神秘地说道:“大王若想知晓,应该去问管仲相爷。” 齐桓公疑惑不解,带着宁戚回朝后,立刻召见管仲,试图弄清其中的含义。然而,管仲一时无法理解,只得尴尬地保持沉默。当得知这与宁戚有关时,管仲心中更是愤怒,几乎要爆发。
田倩听到这里,心中忽然明悟,她轻声说道:“相爷,您读过《诗经》吗?‘浩浩白水,倏之鱼,君来如我,我将安居。’这意思是宁戚自比水中的鱼儿,若被钓起,就再也回不去了。这是在表露他对国家未来的忧虑,若国家未强盛,他怎能袖手旁观呢?”
管仲一愣,顿时恍然大悟。宁戚的诗句原来是在暗示,国家尚未强大,他绝不能袖手旁观,放任朝政不理。田倩见机巧妙地劝道:“相爷,自您上任以来,常常是孤掌难鸣。如果能有一位得力的助手,岂不如愿以偿?”
管仲深感惭愧,叹道:“糊涂!我堂堂一国国相,竟然比不过一位女子!” 于是,他立即向宁戚道歉,并举荐他入朝为官,最终两人共同致力于国家的治理。
不久后,田倩也因其聪慧与深明大义,被齐桓公特许嫁给管仲为妻。两人的深情厚谊,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正如古语所说,“万两黄金易得,知心一个难求。” 管仲得到了这样一位知心伴侣,真可谓三生三世的幸运。
发布于:天津市股票配资软件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